编者的话: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在我国应用得非常早,《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相关记载,《伤寒杂病论》更是对它的功效详加阐述和运用。那么,夏天到底怎么吃姜?哪些人要多吃些?来借鉴一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吧。
生姜茶:防治空调病
夏季贪凉,在空调房待得时间太长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泡茶对预防和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
可取生姜3~5片,用沸水沏开即可。此外,生姜熬粥也非常推荐,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姜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热服食。
生姜茶一定要趁热喝,因为“空调病”是肺胃受寒导致的,一定要喝热姜茶才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有效排毒。▲
姜水泡脚:补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的人一般手脚冰凉,容易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精神不振,且舌体淡红,舌苔薄白,常常易食欲不佳。此时,可吃生姜或用生姜泡脚。具体方法是:
生姜切片,大火煮开后,加水泡脚。注意温度一定要适宜,水温以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
夏季补阳,还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少熬夜;适当晒晒太阳,少吹凉风;保持心情愉悦,不要常发怒;控制性生活的频率。▲
生姜橘皮水:温胃止吐
夏天人们常吃些冷饮和凉性水果,造成寒凉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适出现呕吐等症状,此时,可用生姜橘皮水缓解症状。
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止吐、降压等功效。生姜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醋泡姜:促进消化
天气炎热,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实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生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而醋有开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鲜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盐,3天后便可食用。▲
老姜葱头:对付肩周炎
肩周炎,又名漏肩风、五十肩等,与受风寒湿有关。夏季湿邪容易入体,长久待在空调房中,又容易使寒邪入侵,引发肩周炎。
将老姜、葱头(洋葱)捣烂,用小火炒热后,加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热敷在疼痛处,以能忍受为度,用毛巾包紧。次日取下,一剂药可用3~4次。
老姜也就是干姜,温经散寒;葱头辛温,能散寒解表,温通阳气。白酒大辛大热,能够散寒活血通经。三者混合,加用小火,更助热性,发挥温阳散寒、活血通经、止痛消肿的功效。
外用此方的同时,应适当加强肩部按摩和活动,可增强药物功效。▲
热敷姜片:驱散关节痛
阴天下雨、天气骤冷时,有些人会感到腰痛、关节疼痛,此时,可将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腰椎及骨关节疾病和肾精损耗、化生不足有关。使用盐水煮后的生姜,其咸味入肾,热助阳气,辛散气结,所以对这类寒瘀凝滞的疼痛有效。
除了把生姜煮熟,也可以把鲜姜捣烂取汁,干净棉花浸入姜汁中再晒干。然后将晒干的药棉敷在关节疼痛处,包上纱布,可起到活血散寒、舒筋通络的作用。▲
吃姜五个讲究
1.早晨中午吃最好。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人应该多活动,吃些温补性质的食物,如生姜,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和代谢,对身体有害。
2.吃姜并非多多益善。天气炎热时,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证。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3.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凡属阴虚火旺者(长期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大便秘结的人),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4.暑热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宜用生姜。风寒感冒或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时,食用生姜有助于寒气发散外泄,可温中暖胃。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用生姜。此外,服用鲜姜汁可对付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5.腐烂的生姜千万别吃。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