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才刚过半,许多人已经热成了狗。不过这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别再抱怨酷热难当,特别是平时总是比别人怕冷、虚寒体质的人,好好利用这一夏,使宿疾消除,让体质打个“翻身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贾超介绍,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采艾灸等治疗手段激活增强体内的阳气,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冬病夏治除了大家熟悉的“三伏天灸”外,还有长蛇灸、隔姜(蒜)灸、中药贴敷、泡脚等。
●长蛇灸
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某人一旦被打通任督二脉,武艺得以升华至出神入化,可见督脉对人体有多重要。在中医看来,督脉为一身阳经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作用,阳气可维持体温、保护人体、抵抗外邪入侵的作用。
贾超介绍,长蛇灸其实就是艾灸隔物灸中的一种,这种灸法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整个督脉通过灸补可振奋一身阳气,温阳祛寒,强身健体、运行气血,可以说是艾灸界的一个“王炸”了。长蛇灸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腹泻、慢性咳嗽、痛经等疾病。长蛇灸可以在医院,也可以在家进行。
【具体的方法】
准备800克—1000克生姜,用料理机打成泥,挤出姜汁后,将姜末均匀沿脊柱铺成5厘米宽、2厘米厚的条状。然后用艾绒搓成直径2厘米的条状放在姜末条上,然后用打火机或线香点燃艾绒。一条艾绒燃尽后(约15分钟),再放另一条艾绒条点燃,一次治疗约需三个艾绒条。每次治疗约一小时,7—10天治疗一次,四次为一疗程,根据各人的情况选择。治疗结束后,取下艾绒和姜末,皮肤可见红晕,有时可能会有水泡,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注意预防感染即可。
●隔姜(蒜)灸
将生姜切成直径3—5厘米大小,厚度为0.2—0.3厘米片状,或选择独头蒜,将蒜切成同样厚度大小的片状(大小可根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在施灸处涂抹少许跌打万花油或姜汁,将姜片放在施灸部位,然后放置艾炷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灶,以皮肤局部潮红为度,如起水泡更可以增加温阳祛寒祛湿效果。
贾超提醒,如果是为了补阳祛寒,培元固本,改善体质,可选择足三里、关元、膏肓、肺俞、肾俞、脾俞、风门等穴位来灸。
【特别提醒】
无论长蛇灸还是隔姜灸,过饥、过饱、过劳、大醉等情况都不宜艾灸,以防出现晕厥。除非特殊情况(如急性病),艾灸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灸后不能受风寒,尤其注意颈部、脚部的保暖;除非盛夏,否则建议不光脚穿鞋。灸后2小时内不宜洗澡,不能喝冷水。施灸期间不吃或少吃寒凉食物:如西瓜、螃蟹、冷饮、凉茶等。
●泡脚
一说起泡脚,很多人想到这是数九寒天的养生大法,其实夏天也适合泡脚。根据冬病夏治的原则,夏天如果能坚持每周或伏天泡脚,也能对冬天易发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知多D】
夏季泡脚不需要非得出汗才能起到作用,这是与冬季泡脚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最佳时间是每晚睡前(21-22时),水温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泡脚时可加入生姜、艾叶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祛寒补阳、固本培元,还能达到改善虚寒体质的作用。
●中药贴敷
著名的“三伏天灸”就是中药贴敷的一种,主要是选择在特定的日子来贴,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旺盛,经络气血流通,皮肤腠理完全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深入穴位经络,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推荐穴位】
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身柱、中脘等。(记者 陈辉 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