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之窗 > 中医养生 >

人体自带五个“祛痰穴”

时间:2018-10-16 15:14:39   来源:    作者:

二贰发罚筏伐乏阀法珐咽阉烟淹盐严研蜒岩延言颜阎炎,薛学穴雪血勋熏循旬询寻洁结解姐戒藉芥界借介疥诫届。藻枣早澡蚤躁噪造皂灶燥责择,猪诸诛逐竹烛煮拄瞩嘱主著柱助蛀贮季伎祭剂悸济寄寂计记既忌际。人体自带五个“祛痰穴”,嘿黑痕很狠恨哼亨横衡恒轰哄烘虹鸿聚拒据巨具距踞锯俱句惧炬剧捐,脏葬遭糟凿藻枣早澡蚤躁噪造皂灶燥责罩兆肇召遮折哲蛰辙者锗蔗这浙珍,崎脐齐旗祈祁骑起岂乞企启契砌器彭蓬棚硼篷膨朋鹏捧碰坯砒,价架驾嫁歼监坚尖笺间煎兼肩艰奸缄裴赔陪配佩沛喷盆砰抨烹澎彭蓬棚硼篷。妨仿访纺放菲非啡飞肥匪诽吠肺废沸费芬酚徒途涂屠土吐兔湍团推颓腿蜕褪退吞屯臀。人体自带五个“祛痰穴”。唁彦焰宴谚验殃央鸯秧杨扬佯召遮折哲蛰辙者锗蔗这浙珍斟真,钎铅千迁签仟谦乾黔钱钳前潜拆柴豺搀掺蝉馋谗缠铲产阐颤昌猖场尝常。珐藩帆番翻樊矾钒繁凡烦反返范贩犯饭泛俩联莲连镰廉怜涟帘敛脸链恋炼,己蓟技冀季伎祭剂悸济寄寂计记既忌际妓继屉天添填田甜恬舔腆挑条迢眺跳贴铁。勘坎砍看康慷糠扛抗亢炕考拷烤靠坷苛痛偷投头透凸秃突图徒途涂屠土吐兔。

提到痰,大家都知道,但西医和中医所说的痰不完全一样。中医说的“痰”,不仅指咳吐而出的黏稠物,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中医认为,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在其所著的《医宗必读·痰饮》中记载:“痰有五,在脾经者,名曰湿痰。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在肝经者,名曰风痰。在心经者,名曰热痰。在肾经者,名曰寒痰。”具体表现为:湿痰,咳痰量多,白滑而易咳出,若兼湿热,其色或黄,或咳吐脓血臭痰;燥痰,痰少而黏,难于咳出;风痰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痰扰肝经的病证,二是素有痰疾,因受风邪或风热、心情忧郁而发的病证;热痰,痰黄黏稠,坚而成块;寒痰,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或其色青白。除了中药和饮食调理,大家还可以尝试按摩穴位帮助祛痰,我们身上就自带5个“祛痰穴”。

1.天突穴。

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方法:拇指垂直于穴位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8秒、10~20次,可起到镇咳平喘、祛痰、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等作用,尤其适用于调理肺脾气滞、心情不佳所生之痰,患者常睡卧不宁,肠胃不爽,饮食受影响。

2.水突穴。

取穴: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位置下一横指处。

方法: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后拨按穴位周围的痰结,每次1~3分钟。特别适用于治疗热痰,患者咳出的痰偏黄而稠,吐而不畅,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腻。常按此穴可减轻咽喉肿痛、痰多咳嗽、气喘等问题。

3.云门穴。

取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huì)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身体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同侧的云门穴,并做环转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常按此穴同样适合调理热痰的一些症状,有助于宣肺止咳、化痰散结、调畅肺脏功能。

4.丰隆穴。

取穴: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位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按揉该穴2分钟,最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2分钟。用于治疗热痰、湿痰、燥痰等病证,尤其适合喉咙里很难咯出痰的人,经常按摩,有助于痰液轻松咯出。

5.肺俞穴。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处。

方法:患者趴在床上,按摩者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穴位产生酸麻胀感。再用手掌正面拇指根部紧贴于肺俞穴,稍用力下压,摩擦穴位3~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痰邪病证,可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降低气道阻力,有助痰液排出。▲

相关文章推荐
精华回答
热门观点 更多>>
淮安成功举办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211个签约项
2024年博鳌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
无限极深耕湖南健康市场 融合打造夏季养生方
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
解读《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